尊敬的老師,親愛的同學們:
大家好!
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“養(yǎng)成文明習慣 ,創(chuàng)文明校園”。
藍天和白云的心一樣,希望白鴿自由翱翔。
老師和父母的心一樣,希望我們健康成長。
在一個國家中個人是主體。對于個人來說什么最重要呢?我想首先具備文明的素質,只有當每一個人都具備了文明素質,那么這個國家的整體素質才能提高。
不久前,曾看到這樣一則報道,新加坡是一個通用英語的國家,這個國家的公用場所的各種標語大多是用英語書寫。但其中的一些文明禮貌的標語,如“不準隨地吐痰”、“禁止吸煙”、“不準進入草坪”等卻用中文書寫。為什么呢?人家回答:“因為有這些不文明行為大多數(shù)是中國大陸的游客。”為此,到新加坡考察的一位中學校長語重心長的說:“不文明行為也是國恥。”不知大家是否記得,中央電視臺曾經報道,國慶節(jié)后的天安門廣場,隨處可見口香糖殘跡,40萬平方米的天安門廣場上竟有60萬塊口香糖殘渣,有的地方不到一平方米的地面上,竟有9塊口香糖污跡,密密麻麻的斑痕與天安門光的神圣和莊嚴形成了強烈反差。
以上的兩個事例表明,文明其實是由細節(jié)構成的。在我們身邊,在一部分同學身上,還存在著一些不文明行為。例如,在我們的校園內,總能見到與我們美麗的校園極不和諧的紙屑。甚至有的同學認為:反正有值日的同學打掃,扔了又何妨。我們很多同學把文化知識的學習放在首位,而常常忽略了社會公德的培養(yǎng),這恰恰從本質上展現(xiàn)出一個人的思想品質。
同學們,讓我們從現(xiàn)在做起,從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,讓文明禮儀之花在校園處處盛開。讓我們親近文明,實踐文明,養(yǎng)成文明習慣,創(chuàng)文明校園!